天然河道是有自凈能力的,通過水流運動對污染物質的沉積和輸移以及水-土-植物-生物之間形成的物質和能量循環體系對污染物質的轉化,水體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自凈化功能。
然而,護坡的出現破壞了河流的生態循環系統,割裂了水體與周圍環境的物質和能量交換,造成了河流自凈功能的喪失。
最后,從景觀角度來看,砌體和鋼筋混凝土護坡降低了河道的自然化及兩岸的親水性。
現代景觀生態學強調在滿足防洪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保持河流的自然狀態,營造優美的水邊環境,提供豐富自然的親水空間。
綜上所述,建立生態格賓石籠護坡不僅是人類對前期不合理的河道工程的補救措施,也是今后繼續利用河流資源以及人類與環境和諧共存的有力保障和借鑒模式。
生態型格賓石籠護岸以保護、創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自然景觀為前提,在保證護岸具有一定強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時,兼顧工程的環境效應和生物效應,以達到一種水體和土體、水體和生物相互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仿自然狀態,它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①安全性,這是作為護岸這樣一種水利設施的基本功能,即是否能發揮有效的防洪、固岸作用;②生物性,對本土的原生動植物沒有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盡量不擾動原有棲息地環境,或者護岸完工后能被本土生物接受;③親水性,能讓人們比較安全和便利地與水親近,這一點只需在結構設計細節上稍加注意,如預留可供人們上下的臺階,設置親水平臺等;④景觀性,護岸完工后與周圍景觀環境相協調。
植草護坡技術常用于河道岸坡及道路路坡的保護,國內很多河道治理及道路建設中都使用了這一技術,如在吉林省西部嫩江流域治理工程中,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許曉鴻、王躍邦、劉明義等人提出了以當地的牛毛草、早熟禾、翦股穎等8種草本植物為護坡植物,河柳等灌木為迎水坡腳防浪林的植物護坡技術。
這一技術主要是利用植物地上部分形成堤防迎水坡面軟覆蓋,減少坡面的裸露面積和外營力與坡面土壤的直接接觸面積,起消能護坡作用;利用植物根系與坡面土壤的結合,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坡面表層土壤團粒體,提高坡面表層的抗剪強度,有效地提高了迎水坡面的抗蝕性,減少坡面土壤流失,從而保護岸坡。
本文網址:http://www.169bar.com/view/228 → 格賓石籠,哪里有格賓石籠?